#相見恨晚
前幾天開完校內行政會報後,校長私下稱讚我很擅長規劃一些事務,說我跟行政工作 #相見恨晚。
姑且不談校長是否是客套還是要鼓勵我這個菜鳥行政主管,但他說的 #相見恨晚 卻讓我思索了一番。
在轉做校內行政工作前,我當了十幾年的導師,算了算到這所學校也好多年。一開始模仿資深老師、沒有自己的教學樣貌,也被初任教職時的導師班學生嗆過「妳連廚餘回收在哪裡倒,憑什麼當我們導師」,一路摸索,一年兩年三年、一屆兩屆三屆⋯。到現在全部淨空,重新再學習新的事務,習慣新的做事方式,目前也算適應地還不錯。
然而,若我一開始教書就做行政、而非導師呢?會有這樣的學習能力與格局嗎?我不認為。正因為我有前面走過的所有軌跡,累積了做事的經驗以及了解校內的文化,我不可能上手這麼快。
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。人生經驗的累積造就了此刻的我們,然後遇到了可以價值觀相近的伴侶,攜手同行。若時間倒退到10年前,我們無法擁有現在的思考模式或者人生觀,即便認識了,也不見得一拍即合。
因此,沒有相見恨晚,只有 #最完美的當下。
(此刻人在仁川出差,又來上培訓課程)